税延养老保险资金的投资管理办法引起了各类资管机构的关注。该办法明确了养老金可以进入股市的“弹药”,但更重要的是,保险资管公司、基金、券商资管等参与税延养老金投资管理业务有了指引。
经过十年的酝酿,今年6月份开始,在各家保险公司的大力推广下,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作为重要配套政策之一,税延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办法也在近期出台。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全名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于近日下发。
办法的出台,让保险资管、基金、券商资管等参与税延养老金的投资管理业务有了参照,受到投资机构的广泛关注。
假设我国目前约有3000万人口缴纳个税,保守估计其中30%的人购买个税递延养老险,预计将带来千亿级别的保费增量,根据目前保险资金运用比例,假设个税递延养老资金运用也将较为稳健,预计其中有10%-15%左右将进入权益类市场,将为市场带来百亿增量。
具体指标包括:注册资本不低于5亿元,或者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具备3年以上受托投资经验且业绩良好稳定,主动管理的非货币类资产管理总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等等。

不过办法指出,保险机构管理关联方的资金,可以不受上述注册资本、净资产和千亿规模的限制。这意味着理论上23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6家养老保险公司都可以管理关联保险公司的税延养老保险资金。
保险行业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努力,与多部委反复沟通,终于让税延养老的方案率先在保险业落地试点,相应地,保险资管机构也成为了投管人的主流队伍。

在基金行业,截止2017年年末,121家基金管理机构中,有14家基金公司的非货币基金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其中易方达、嘉实、华夏、博时在2000亿以上,排名前四;南方基金、中银基金、招商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广发基金的非货币资产规模分别为1973亿元、1887亿元、1747亿元、1452亿元、1304亿元和1290亿元,名列第四至第十位。
券商资管方面,2017年末有12家券商的主动资管规模超过千亿,包括中信证券、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华泰资管、华融证券、中银国际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泰资管、申万宏源证券、中金公司、光大资管和东方资管。
名单如下:

作为保险资金的投管人并不轻松。
除了千亿规模的门槛之外,办法还要求,保险公司及其投资管理人应当根据税延养老保险产品的特点,制定并实施专门的资产配置策略,满足税延养老保险资金长期保值增值、控制下行风险的投资目标。配置策略包括债务导向型策略、目标日期策略、目标风险策略以及可持续支取策等。
投管人应履行主动管理的职责,不能进行转委托。投资管理人应向保险公司主动、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税延养老保险账户信息,包括资金投向、杠杆水平、收益分配、托管安排、主要投资风险等内容。
目前,我国保险业的第一支柱仅能保证老年人温饱需要,第二支柱所覆盖的劳动者也较为有限,而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相当不足,因此,以自我保障为主的养老保险市场空间巨大,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未来个税递延养老险方案将进一步带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