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桌面 | 手机版 | 无图版
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排名推广
排名推广
发布信息
发布信息
会员中心
会员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LG » 甘肃 » 白银 » 正文

评级业或再迎严监管 业内人士:短期内起“敲山震虎”之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3  浏览次数:46
核心提示:  6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证券评级机构监管的方案已开始实施,目的是弱化市场对外部评级的依赖、消除套利空
  6月22日,有媒体报道称,证监会进一步加强证券评级机构监管的方案已开始实施,目的是弱化市场对外部评级的依赖、消除套利空间,并考虑通过建立“能进能出”的淘汰机制、推行“双评级”模式,对评级行业实施更加严格的监管。  目前证券评级机构存在评级虚高、评级泡沫,未能有效揭示信用风险等问题,监管重拳或能有效遏制上述乱象。  “今年出现了多个高评级债券违约的事件,比如AAA的华信,导致很多机构现在只看AA+以上的债,抑制评级业泡沫日益迫切。” 6月22日,北京某评级业资深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多个因素叠加导致了监管部门要去推动评级业严监管。”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内部有投资门槛,比如AA以上的债才能投,发行人需要去争取获得AA以上评级,导致整体评级虚高;另一方面,2015年-2016年间,交易所公司债评级较为宽松,导致今年出现了多个高评级债券违约的事件。  “现在评级符号基本上就只有AAA到AA4个评级符号,很多公司很容易就能拿到AA+和AAA,但同一个级别内部,发行人参差不齐,而评级公司已经没有评级符号去做区分。”该人士说。  或难摆脱对外部评级的依赖  “监管层努力想要弱化市场对外部评级的依赖,但是比较难。”前述人士认为,“取消评级结果作为发行要件”的做法较难执行,没有评级符号,债券的发行、投资等环节,均缺乏衡量标准,“这样没有替代品。”  “外部评级在监管审核报项目,被用得更广一些;投资者内部,2015年以来已经在强化内部的体系了。一些大的银行都会有自己的评级符号,有的会有十几个、二十几个。”该人士说。  针对监管层正在研究推进的由“两所一司付费”即沪深交易所和结算公司付费,并启动自主选择评级机构的“双评级试点工作”,引导交易所债券市场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机制。  在分析人士看来,后续操作或有两种可能。  一是借鉴银行间市场针对结构化融资产品(ABS)的强制双评级模式。银行间市场监管部门要求ABS产品强制进行双评级——即使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评级公司中债资信,与其他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公司共同对产品进行评级。  由于中债资信的评级通常较其他公司低2个子级左右,可借此抑制评级虚高的问题。若采用该种模式,则意味着由证监会监管的非发行人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与发行人付费评级公司共同开展评级。  二是两个发行人付费模式的公司同时进行评级,最终评级以孰低者为准。  “双评级的作用会比较有限。”前述评级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由于目前评级中枢过高,子级有限,“中诚信给AA,可能联合最多给个AA+,意义不大。”  “就这么几个符号,后面很难做。除非你把中枢下移到BB左右的水平;但又没办法把中枢往下移,因为存量市场十几万亿的债券的估值在那摆着。”他说。  牌照合并消灭套利空间  由于中国债市分离为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两个场所,导致部分评级公司存在套利行为。  在存量评级公司中,乌鲁木齐新世纪、大公集团及东方金诚在交易所、银行间市场拥有全牌照,鹏元只拥有交易所市场牌照;但市场中的两大主要“玩家”中诚信与联合,则牌照分离。  中诚信方面,在交易所市场提供评级服务的主体为中诚信证评,银行间市场则为中诚信国际;联合则是:交易所市场为联合资信,银行间市场为联合信用。  “虽说中诚信、联合各自的大股东是一样的,但用的是两套人马和两套评级体系。”前述评级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牌照的分离,导致套利空间的出现,“之前出现过不少案例:同一家主体,银行间市场发的是AA,交易所市场则是AA+。”  “现在这两家的牌照、内部人员、评委的合并已经完成得差不多了。”该人士透露。  由于评级机构属于牌照化经营,证监会将要推动淘汰机制,让评级公司不至于“拿到牌照的机构就可以高枕无忧”,更不能让“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这意味着,监管有意让部分业务不合格的评级机构退出舞台,同时为评级机构补充新的血液。  “现在监管想要新批几家评级机构进来。”前述评级业人士透露,远东征信要重新回到银行间市场,鹏元亦在争取银行间牌照了,而且还会再批几家。  而新增主体,又可能反过来加剧评级虚高。  “现在市场上已经有5-6家了,未来市场上出现8-10家,大家怎么做业务?就只能价格、级别竞争了。”该人士不无忧虑,“此前东方金诚的入场,包括更早之前鹏元资信进入交易所,都导致其他评级公司只能通过放水去迎接竞争”。  “短期内能起的影响,可能就是‘敲山震虎’,让评级公司放水不要太猛;长期怎么监管,的确是个问题。”该人士说。
 
 
[ LG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LG
点击排行
 
最新供应信息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