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行业的“爆雷潮”并未形成系统性风险,但其杀伤力所波及的范围已越来越大,京东、斐讯、小米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公司被牵涉其中。近日,刚登陆资本市场不久的小米更是因导流的P2P平台接连“爆雷”而深陷信誉危机。
倚仗累积起来的大规模流量,互联网公司做起了“导流生意”,P2P平台成为其一大客户源。然而,当经小米导流而踩雷的“米粉”高喊着“让小米负责、让小米付出代价”时,对那些正在为P2P平台导流或正要迈出导流步伐的互联网公司能否带来足够的震慑呢?
除了高毛利率,小米广告收入的增速更是诱人。2015年至2017年,小米的广告收入分别高达18.21亿元、38.38亿元以及56.1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0%。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广告收入更是破天荒地达到18.74亿元,超过了2015年全年广告收入的总和。这其中,有多少的广告收入来自其与P2P平台的合作无法从公开信息得知,但是近些年P2P公司在营销以及获客方面的大手笔是绝对令大家印象深刻的。
而现在小米已下线了所有关于P2P的广告,这将给小米的收入带来多大的影响?对此问题,小米方面并未正面答复《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其实,如今小米不仅面临着下线P2P推广广告带来的损失,失去大批“米粉”的信任很可能给其带来更严重的损失。
在6月7日小米提交给监管机构的公开发行存托凭证招股说明书中,该公司关于“米粉”规模有这样的表述:2018年3月,MIUI月活跃用户约1.9亿 ,在上述活跃MIUI用户中,存在着一群被称为“米粉”的热心用户,他们忠诚于小米品牌,积极参与小米平台,并积极为公司的产品研发提供建议。截至2018年3月31日,拥有5个以上小米互联产品(不包括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的“米粉”数量超过140万。
通过小米在投15个P2P 暴雷11个:复盘“米粉”P2P暴雷潮
小米推荐的P2P平台爆雷米粉遭受损失 小米有错?
“米粉”踩雷P2P:通过小米买28家产品竟有18家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