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方式方法上看,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把握总量调节与结构性支持的平衡,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又引导流动性和金融资源优先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从机制上观察,近年来央行已经构建了短中长期搭配、总量和结构兼顾的流动性工具箱,每日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上有能力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但是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不意味“放水”,也不意味货币政策转向,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依然要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政策定力,对结构性去杠杆过程中正常的、非系统性的风险暴露要提高容忍度,货币政策管好流动性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
可以预期,面对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同时,也应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稳定市场预期,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现阶段,在金融委的统筹和协调下,结构性去杠杆有序推进。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指出,去杠杆初见成效,我国进入稳杠杆阶段。
据刘世锦介绍,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2017年杠杆率比2016年高2.4个百分点,增幅比2012至2016年杠杆率年均增幅低10.9个百分点;2018年一季度杠杆率比2017年高0.9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1个百分点。
在总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杠杆结构也呈现优化态势。刘世锦说,企业部门杠杆率下降,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速率边际放缓,债务安全性可控;政府部门杠杆率持续回落。
对下一阶段结构性去杠杆,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认为:“与过去的一行三会协调机制相比,金融委的协调能力更强,更有权威,参与方也更全,有助于避免不同监管部门各自出招和由于监管叠加而人为导致流动性过度紧缩乃至市场恐慌的情况。”
马骏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监管层将更加注重结构性去杠杆,避免过度使用在总量层面一刀切的去杠杆措施。
刘世锦预计,未来我国杠杆率将总体趋稳,并逐步有序降低。一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多地关注就业、企业盈利、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指标,不能再通过人为抬高杠杆率追求过高的增长速度,这将在宏观上带动杠杆率下行。二是我国商品和要素领域的货币化程度已经较高,伴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到来,城镇化进程趋缓,货币化过程也将减速,在杠杆率上会有所显现。三是金融监管加强,金融市场逐步完善,影子银行等导致杠杆率上升的状况将会有较大改变。四是地方政府债务约束加强,特别是对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力度加大。五是去产能取得重要进展,供求缺口收缩,企业盈利能力和可持续性增强。
更重要的是,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并未跟随加息,反而在近日推出了定向降准,以支持债转股与小微企业,预计释放7000亿流动性。可以看出,与2016年人民币贬值时期相比,中国政策重心已由外部均衡转向内部均衡,即央行将利用各类货币政策工具适当释放流动性,发挥逆周期调节的功能以对冲国内外基本面的变化,妥善应对信用与流动性风险,保持实体经济稳健增长,避免去杠杆过程引发系统性风险为重点,继续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本身也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应有之义。
只要在了解了这些宏观大势之后,对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就一定会胸有成竹了,而不必对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的下跌过度反应。
新华社:专家认为当前A股估值处较低水平
九家机构眼中的A股:寻底期不必过度恐慌 优质公司将迎来机会
上市公司全力护盘:增持、回购、终止减持、加码分红等手法密集上演
四大报集体声援股市:质押风险不宜夸大 A股大跌是非理性的过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