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股东增减持一览 高管持股数据 产业资本增持回购频现 多重因素酝酿利好 近期以产业资本为首的资金动作频频,增持力度与频次明显增加。6月以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大手笔扎堆增持,净增持额在亿元以上的已有十多家。有市场分析认为,资金增持、公司回购事件集中出现并非偶然,产业资本作为最敏感的风向标,往往敢于在其他投资者最恐慌时进行操作,其对投资者理解、A股未来走势及公司业绩预期的判断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市场通常认为产业资本增减持具有一定的领先作用,进而予以特别关注。从普遍观点看,一方面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增持或减持可改变相关标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产业资本增持一般来自上市公司高管或股东,高管或股东增减持行为能向市场传达出管理层或股东对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真实看法。 在近期持续的回调中,随着指数持续向下,一些个股跌幅甚至超过指数跌幅,逐渐进入到了被低估的价格区域。这一现象正是引来产业资本增持和回购的一大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表示,“春江水暖鸭先知”,产业资本在当前点位上的积极表现,显现出其认为相关上市公司股价或被低估,后市投资机会或将浮出水面;另一方面,公司管理层对公司自身股价的合理区间及增长潜力有更深入的了解,回购行为本身也彰显出对于未来走势的坚定信心。 6月月内的动向,显示出产业资本对于当前A股市场的积极态度。《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显示,6月份以来,在二级市场上产业资本合计交易984笔(仅统计实际控制人、高管及公司类型股东),涉及上市公司349家,其中,232家公司月内累计实现产业资本净增持,占比66.48%,合计净增持金额约61.45亿元。如此密集的上市公司产业资本增持表明,经历市场的连续回调后产业资本认为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被低估。 按照变动截至日期统计,仅在19日就有27家上市公司净增持,合计规模为2.93亿元。整体来看,中储股份、捷成股份、中航电子、三棵树、中航资本、金通灵19日和20日的股东合计增持市值都超过2000万元,常熟汽饰、东音股份的增持市值也超过千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回购的情况更值得关注。6月份以来,有46家公司发布实施回购、回购董事会预案、股东大会通过回购方案等与回购相关的公告。均胜电子、远兴能源、启迪桑德、华业资本等4家公司拟回购金额均达到或超过10亿元,鹏博士、龙宇燃油、中核钛白、天音控股等4家公司拟回购金额也均达到5亿元及以上。 天风证券研报称,相较于目前的股价和估值究竟是低估还是高估,自己公司的股东最清楚未来公司的经营生产情况,也会比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做出更“聪明”、更“领先”的判断。6月至今,发生增持的成长板块的公司共有122家,剔除掉股权质押接近平仓线或者预警线而发生增持的因素,产业资本增持/减持的比例出现明显提升。 招商基金表示,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主要是投资者对内外部短期风险的担忧导致的情绪宣泄。但鉴于经济基本面稳健、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加之近期一系列推动新经济发展和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出台,A股市场越来越能体现出中长期的投资价值。 回顾A股历史,增持回购潮一般是市场阶段性筑底的标志之一。2016年1月A股调整至2600点附近,为提振市场信心,上市公司股东们积极增持股票。1月份共563家公司获股东增持,最后股指触底反弹;2017年4-5月沪指从3300点调整至3000点附近时,上市公司兜底式增持引发市场关注,最后股指触底反弹。一定程度上,产业资本增持行为从侧面体现出相关个股当前已进入价值区间。而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的背景下,被产业资本增持的个股在低估值与业绩优异的支撑下,短期回调后的投资价值更为凸显。 政策合力呵护市场资金面 流动性平稳跨季可期 6月,是季末流动性的关键时点。本月以来,央行释放流动性工具运用得更加频繁,市场人士认为,多部门合力增加市场流动性措施的积极影响正在不断酝酿,资金面改善的趋势整体向好。 6月24日,央行公布了年内的第三次降准。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央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0.5个百分点。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认为,这次降准将向市场释放大约7000亿左右的资金量,对市场会产生较大影响。他表示,本次降准针对我国整个在运行中间,为了使资金有序的能够支持债转股,同时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降准会让市场的预期发生一种变化,让大家感觉到整个的未来流动性总体上有一个向好的态势。”宗良说。 中信建投策略团队认为,降准之后有利于降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风险,因此,预期股票、债券和商品市场都会迎来反弹。 此外,央行还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等加以配合,其中逆回购操作是央行运用次数最多的工具。数据显示,截至6月27日,央行在本月共进行了31次逆回购操作,分别是7天、14天和28天,合计投放资金1.21万亿元;而同时间段到期的逆回购共回笼资金1.15万亿,净投放资金600亿元。其中,7天逆回购发行次数最多,规模最大,相应的到期规模也最大。 海通证券则认为,央行维稳货币,资金供需改善。货币政策回归真正中性,但不会有大水漫灌。央行先后通过降准置换MLF、超额投放MLF、国库定存超额投放、PSL等方式投放长期资金。再加上资管新规等金融监管加强之后,信用创造大幅萎缩,融资需求出现了趋势性回落,导致货币供需的改善。 多部门的合力还表现在近期出台的一些长期利好政策上。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从货币政策、监管考核、内部管理、财税激励、优化环境等方面提出23条具体措施,意在短期精准发力、长期标本兼治,督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降低企业成本,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周市场出现明显下跌之后,央行行长易纲向金融市场作出表态:“6月19日股市出现波动,主要受情绪影响,周边股市也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跌。投资者应该保持冷静,理性看待。” 易纲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近年来,内需对我国经济的拉动不断上升,我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不断增强。“基于这样的经济基本面,中国的资本市场有条件健康发展,我对此充满信心。”易纲说。 中国股市有理由经过历练更加健康发展 由于受中美贸易冲突影响,由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中一些实体经济领域遇到成长的阵痛,由于在降低过高杠杆率过程中出现短期资金压力,中国股市近期出现一定幅度的调整。有人对证券市场的未来产生悲观情绪,不知道市场的未来方向在哪里? 我们认为,中国证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从过去消息市、题材市、资金市,向国际成熟市场的价值投资、确定性投资、成长性投资跨越,从过去齐涨共跌向优胜劣汰转变。未来好公司、确定性公司、成长性公司将不断走好,绩差公司、靠炒题材过日子的公司,日子将越来越难过。 这将是中国资本市场一场走向成熟,走向健康发展的洗礼和变革,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发展方向,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服务经济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也将是未来引领更多投资者进行理性、价值、长期、透明的投资选择。 有人担心,中国股市会不会持续下跌? 我们认为,短期市场波动会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不确定性。但是,如果放眼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我们就会发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首先,宏观经济形势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本面,从这个角度考量,中国经济增长目前依然处于中高速阶段,近期贸易冲突虽然会带来一些困难,但是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国保持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势头是有保障的。据统计,过去的11个季度里,中国经济增速都稳定在6.7%到6.9%之间,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稳定性。国家发改委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中国铁路总公司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6.9%。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5月份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中长期贷款增加4031亿元,显示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 其次,上市公司质量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去年以来中国上市公司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前几天彭博新闻社网站发表文章分析,从2009年到2017年,中国指数的平均利润率为11.3%,美国指数的平均利润率为7.4%。另外,除2016年外,这期间中国指数每年的股本回报率也均高于美国指数。今年上市公司一季度报显示,沪深股市3500多家上市公司中,6成多业绩实现同比增长,三成多业绩同比下降。多元电信服务、生命科学工具和服务、建筑材料、家庭非耐用消费品、半导体产品和设备等行业净利润增长率都超过100%。资本市场作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将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第三,证券市场整体估值是不是过高,意味着市场的风险度高低。统计表明,当前上证综指、沪深300指数市盈率约13倍,与英国富时100指数和德国DAX指数的水平相当。而美国道琼斯指数、标准500指数的市盈率都是25倍。无论是自身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我们都可以看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巨大潜力,沪深股市放在全球市场中比较,也是具有投资价值的。 信心的培养和增强是证券市场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市场的重要因素,也需要一个过程。虽然,短期看,受国际环境和市场下挫影响,广大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但是,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世界上不断成长壮大的方向和趋势,看到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我们坚信,中国股市有理由经过历练更加稳定健康发展,在崇尚价值投资、追求确定性投资、符合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理念指引下,将一步步走向成熟,给广大投资者以积极回报。 相关报道>>> 多部门合力释放积极信号 稳定A股预期 中国股市的指挥棒当然是中国经济 经济数据很亮眼构成A股市场强支撑